术致科技
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字体 > 字体百科 > 正文

字体百科

楷书鼻祖_学书法先学小楷有什么利弊

爱字体2023-03-04字体百科0
本文目录楷书鼻祖,学书法先学小楷有什么利弊?颜真卿楷书千字文与多宝塔颜勤礼相比如何?为什么一些人说钟繇是楷书之祖?你们为什么不爱临摹文征明?姓钟的在历史上出过哪些名人?楷书鼻祖,学书法先学小楷有什么利
本文目录

楷书鼻祖,学书法先学小楷有什么利弊?

我认为这件事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利弊得失。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从书法书体的角度来考虑这件事情,当我们了解了书体的书写特点之后,我们再去探究这些书体学习过程中的利弊得失就很清楚了。

楷书鼻祖_学书法先学小楷有什么利弊

一、书体分类

如果以书法的字体书写大小来划分不同的书写风格的话,那么,我认为书法其实可以分为两个部分:

一部分是字迹比较小娟秀的小楷书法,另一类是字迹比较大的大楷书法,只要是比小楷大的字体,我们都可以称之为大楷。

所以,我们可以忽略中楷的存在,在某种意义上来说,相对于小楷而言,中楷是属于大楷的范畴的。

二、书体的特点——小楷

小楷的学习利弊应该从这个书体的书写特点上来讲。

小楷,顾名思义就是写的比较小巧的字体,因此它没有中大楷那么粗枝大叶,每一个细小的笔画成败都会影响这个字的好坏。

因此,小楷不管怎么写,都是一个非常细微的功夫,需要书法家有极强的耐心和恒信才能一丝不苟的写完。

在书写技巧上,小楷是更倾向于表现书法笔尖上的功夫经常写小楷的人会知道,你写小楷的毛笔一定比其他书体的毛笔笔尖要小,书写时候也很少用力到铺毫的地步。

三、书体的特点——大楷

大楷乃至于榜书的书写就比较粗放了。如果把小楷比做一个温文儒雅的谦谦君子,那么大楷就是粗壮豪放的英雄好汉。

大楷在形体上突出的特点是粗壮雄大。书写起来也比较酣畅淋漓,往往需要书写者站立悬肘悬腕书写,其难度可想而知。

因此,大楷的书写就是突出一个特点——雄强,这除了需要极高的书写技巧,有时候书法家自我的情怀胸襟也会产生很大影响。

四、学习利弊

这两个书体各有特点,但是也有自己:弊端存在。

首先,学习大楷有助于我们掌握更多更高深的书写技能,培养我们全局意识和大局观。

但是弊端就在于这些书体的学习会培养我们粗心大意的坏毛病,有时候胸强过头,则书体的书写陷于粗俗,不够文雅,因此也难以被人们认可。

小楷比较注重细节,对于具体书写技巧的考察会更严格,要求也更高。很多人写小楷不好看就是基本功不过关。他们虽然写出一些大楷看来很好,但是一些小楷就露馅了。

但是小楷的学习也有不好的地方。小楷更容易让一个人视野狭窄化,书写字体绵软无力,缺乏刚柔相济的力量。

所以,不管我们怎么学习,每个书体都有弊端,我们一定要注意扬长避短,互相学习进步。

颜真卿楷书千字文与多宝塔颜勤礼相比如何?

谢邀。所谓的颜真卿《千字文》,是宋以后人造假而伪托给颜真卿的。颜真卿的在天之灵若有知,肯定会愤愤不平。为啥?因为《千字文》的书法水平跟颜真卿的《多宝塔》、《勤礼碑》相差十万八千里。

先说其假。一是开句“天地玄黄”在其文中改成了“天地元黄”,这在唐朝是没有的事情。只是在宋朝,因避讳当时的圣祖皇帝赵玄郎的名字,才把“玄”字改成“元”字的。还有,就是清朝的康熙皇帝,字玄烨,所以清人写《千字文》,也是不敢写“玄”字的。难道唐朝的颜真卿还会搞时空越,当起了宋和清的臣民?这简直是一个笑话!

再说其水平。阅读其《千字文》,朴面而来的气息是媚力十足!与赵孟頫相比,大有过之而无不及。点划纤秀细弱,提按顿挫乏其铿锵有力;结构虚有其架而浑厚伟岸不夠,大有明清八股之习。师友友们不妨把颜鲁公的《多宝塔》、《勤礼碑》与之对比一下,其点画、骨架、气度不仅迥然有异,而且伟丈夫与病西施遁然现形。

《千字文》虽然不是颜真卿的,其艺术水平也劣于颜真卿,但作为小楷字帖,对于初学书法者而言,还是可以借鉴与临习的。

我是晋风。愿与大家在书法艺术,诗词楹联及人文知识等方面,同学习,互交流,共进步!

为什么一些人说钟繇是楷书之祖?

楷书,历史上曾称正书。那时的正书,不是今天所说的正书,现在的正书是篆隶楷的总称。

楷书的雏形,可以追溯到东汉,其来源,有说是隶书,有说是行书,总之,它是由隶书的俗写体发展而成的。

现在所见篇幅完整的书法作品,年代最早的,是钟繇写于东汉建安二十四年(公元219年)的《贺捷表》,即得知蜀国大将关羽被杀的喜讯后写的贺捷表奏。不想一代名将,竟以这样一件经典作品,在书法史上留了名。

传世的钟繇楷书,都是给朝廷的上表,这表示当时比较郑重的文件,也可以用楷书这种新书体了,说明楷书地位提高了。

钟繇的楷书,尚处于楷书的最初阶段,并不成熟。其横画的收笔采用了顿势的收笔,使用了硬钩,捺画写得直利,点画已是敛笔顿按,这些,有的是吸收了隶书俗体的写法,有的是进行了加工改良,而且在结字上呈现出欹侧之势,又显得端正匀称。

前些了,出土的文物中发现很多吴国简牍,其中也有楷书,但书写年代晚于钟繇,其笔画纵粗横细,不如钟字硬瘦,结字也不如钟字欹侧多姿,显得更为保守。

我们说钟繇是“楷书之祖”,并不是说是他创造了楷书,而是他在前人基础上进行了总结改造,而成为这些人的代表,并有当世最早的完整的楷书作品留传下来。

更多文章,敬请关注千年兰亭。

你们为什么不爱临摹文征明?

文征明的行书可分两大类:一是以参悟王羲之《圣教序》笔意为主的行书作品;另外是以黄庭坚笔意为参悟对象的行楷大字。文征明深深知道,行书小字绝对不能离开俊秀挺拔,圣教序是最能符合这个特点的范本。而大字行书,除了具备神采之外,绝对不能脱离浑厚感。(虽然在浑厚感上的表现稍微差强人意,可能是因为受到二王书风影响的原因吧)。

他在形成这两大类风格之前,同样经历过博采众家的临摹阶段,而且跟赵孟有一样的学书经历,观遍众家,悉心临摹,分析研究。他搜遍尽可能见到的王羲之法帖,还深入临习过颜真卿的《争座位》、《祭侄文稿》、《瀛州帖》、苏东坡《前赤壁赋》(还为此为苏体补录了所缺少的三十六字)、黄山谷《经伏波神祠诗》、《竹枝词》以及米芾、赵孟等行书大家的墨迹。有时他也能像祝允明那样,以苏、黄、米等人的笔意书写自己的诗文(以其他书家笔意书写自己的内容,这是需要相当深厚的功力和艺术感理解能力的,古代也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位大家可以做到,文征明是其中一位,现今,恐怕是没有了)。当然他并未停留在这个阶段,而是入后知出,对古法进行了精研和扬弃,最后取得适合自己的笔法。

文征明书法风格的神韵可比肩钟繇与二王。为雅俗共赏的一代书法大家。当代很多喜爱书法的人都比较推崇文征明,即使是对书法一知半解的外行人看了文征明二点书法后,也被他的书法风格和书法神采所倾倒,几乎很少见有对文征明书法指出缺点的人。恐怕这样的成就也只有晋唐的大家可以达到了。文征明89岁书写的行书《独乐园记》,为文征明晚年的行书代表作之一,其流畅俊秀的形姿倾倒了无数书法爱好者,下面我把这幅作品先给大家,去慢慢体会文征明的书法艺术魅力吧!

姓钟的在历史上出过哪些名人?

姓钟的在历史上出过不少名人,开国将军中就有10几位,介绍其中的3位。

钟期光(1909—1991),湖南平江人。1926年入党,开国上将。

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曾任平江县委组织部部长,平江县苏维埃文

化委员会主任,湘鄂赣省军区总指挥部宣传科科长、省委秘书长,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十六师政治部主任。红军主力长征后,在湘鄂赣边坚持3年游击战争。

抗战时期,曾任新四军第一支队一团政治处主任,新四军先遣支队政治部副主任,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,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、主任,新四军第一师政治部主任,兼任苏中军区政治部主任,苏浙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。为创建苏中根据地建立了功勋,参与开辟苏浙皖边新区的斗争。

解放战争时期,曾任华中军区政治部副主任、华中野战军政治部主任,华东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,第三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。1949年4月,参与筹建华东军政大学,任副政委等职。参加过鲁南战役、孟良崮战役、豫东战役、济南战役、淮海战役、渡江战役、上海战役等战役。

新中国成立后,曾任军事学院政治部主任、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、政委,军事科学院副政委,后兼任战史研究部部长,为我军千部队伍的培养和军事科学的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。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。

钟赤兵(1914年—1975),湖南省平江县人。1930年入党,开国中将。

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19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。曾任红三军团第五军三师宣传员、连政委、师军需处政委,第四师十二团总支部书记、团政治处主任、团政委,第五师政治部主任、政委,军委后方政治部主任,后方梯队政委,陕北省苏维埃政府军事部部长,军委一局局长。参加了长征。

抗战初期赴苏联,先后入苏联共产国际党校、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。1946年回国。

解放战争时期,任北满军区政治部主任,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部长兼政委,第四野战军特种兵部队炮兵纵队政委。

新中国成立后,曾任军委民航局局长,防空部队政委,总后勤部营房管理部部长,贵州省军区司令员,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,广州军区副司令员,国防科委副主任等职。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。

钟汉华(1909—1987),江西省万安县人。1926年入党,开国中将。

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。曾任江西军区独6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,红二十一军第六十三师一八七团政委,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组织科科长,军委直属政治处主任,总供给处政治处主任,军委卫生部政治处主任。参加了长征。

抗战时期,场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处第一团政委,八路军一二九师先遣纵队政委,东进纵队政治部主任,新编第七旅政委,冀南军区第四军分区副政委,政委等职。

解放战争时期,曾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,中原野战军第二纵队副政委,第二野战军三兵团政治部副主任。参加过邯郸、豫北、进军大别山、淮海、西南等战役。

新中国成立后,曾任川东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,四川军区第二副政委,西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,军事法院副院长,武汉军区第二政委,广州军区副政委,装甲兵政委,成都军区政委等职。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。

此外还有钟伟、钟辉、钟人仿、钟元辉、钟文法、钟生溢、钟发宗、钟国楚、钟明彪、钟炳昌、钟辉琨、侯世奎、钟发生、钟贤文。